发布时间:2025-02-21 17:48:17    次浏览
【德媒:中国资本出口大增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德国网络杂志《Telepolis》4月8日刊文称,中国现在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出口国之一。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8日报道,“中国对西欧的投资额正在快速增长。目前,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位列美国之前。而欧中经贸关系,也早已不再是由在华欧洲企业单方面决定的了。”文章最后写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重工业领域,三分之一的企业面临产能过剩;而资本出口将有助于扩大需求、缓解产能过剩。此外,中国资本出口还将给‘一带一路’规划提供支撑,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将全球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市委常委沈晓明兼任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据上海浦东新区官方网站“区委领导”栏目显示,沈晓明已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闽台业界签署战略协议开发福建自贸区及“一带一路”商机】4月7日,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在台北签署双方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委托学术或专业研究机构就双方现有产业及新兴科技产业进行合作方式、福建自贸区适合台湾产业优惠发展等项目进行研究,并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探讨与台资企业共同在海外进行合作投资。根据协议,双方还将探讨在汽车制造创造相关产业的业务合作,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汽车研发、车辆安全视觉系统、电控等方面;探讨以闽台合资或合作形式,共同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风电设备维修检测、节能设计与施工等新能源项目的业务合作。【自贸区建设将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2015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自贸区建设的大发展之年。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铺开,我国物流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日前举办的首届福建自贸区高端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表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铺开,自贸区各项功能更加完善,自贸区网络逐步形成,自贸区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见成效,我国物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是通关便利化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二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做减法” 关检“三互”开启南沙通关新模式】《亚太日报》从南沙自贸区获悉,4月2日,广州海关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三互”大通关合作备忘录》,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启动关检“三互”通关模式。“三互”指的是: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这一新模式即让关检合作执法,避免重复监管,让口岸监管做“减法”,提高企业通关效率。广州海关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决定今后将“三互”模式平移至广州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至于率先在南沙推进“三互”合作的原因,关检联合工作组回应,这是双方为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启动采取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支持广州市加强港口建设的具体措施。【重庆有望入选第三批自贸区试点城市】在粤闽津第二批自贸区挂牌进入倒计时之际,有关第三批自贸区的竞逐也日益激烈,重庆自贸区方案已上报。该方案去年已通过部委专家组认证,并获相关部委高度认可。根据目前设想,重庆自贸区将以两江新区为中心,加上综保区范围,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重庆一位权威人士表示:“重庆有望入选第三批自贸区试点城市。”根据重庆目前商报的自贸区方案,区域除了在自由贸易方面进行有效探索,还将利用当地优势,在加工贸易上进行探索,这也是重庆自贸区的一大特色。